不知还有人记得《青年文摘》、《读者》、《意林》不?不知道90后、00后听过这些杂志不?说实话,我也有些淡忘了。
现在的生活很快,也很方便,所有的信息都可以通过手机,通过微信来获取了。我们关注了很多公众号,还在不停地刷着朋友圈,我们以为世界已在自己的掌握之中了。我也是这么认为的。
但是,这几周的周末,我每周都会抽一下午时间到图书馆,泡在杂志室里,随手去翻一下这些应该存放在记忆中的杂志。我突然觉得,虽然现在信息获取如此容易,但是这些信息没有人情味,总觉得缺少了些什么,而这些,都能从杂志里感受的到。
可能,这就是杂志依旧能办下去的原因吧。
记得高中的时候,我有一个习惯,每期《青年文摘》和《读者》都必买。
其实,老师是不允许我们读这些课外书的,因为高中学习太紧张了。但是我需要这些书来调剂一下高中的生活。
除了我,还有很多人看,他们会借我的书看,而我的书,都不是借的。
我真的很喜欢这些书,喜欢里面的文章,喜欢看别人的生活。而这些书里所描写的生活,比公众号,甚至朋友圈更显得真实。
后来,我在学校门口的书店中,无意中又发现了《意林》。为什么买它呢?单纯是因为《青年文摘》和《读者》不够看。
这三类杂志是相似的,我更中意《青年文摘》一些。但是,我这几天在图书馆却没有看到《青年文摘》,多少有些遗憾。
我依稀还记得当年买书、看书的情景和感觉。那时,这类书一般是半月刊或月刊。一本书基本是一天就能看完的,然后就是漫长与焦急地等待。
而身后,又会有很多同学在期盼着我买的书能轮到他们的手里。很多同学——不管学习好的,还是学习不好的——他们都喜欢读这些课外书。而事实证明,这些课外书,并不会影响到他们的学习——他们之中有的考到清华北大了,而这些人和我一样,每期都看,而且我也是最先借给他们的。
转眼间,已经10多年了,再看到这些书,也会想到一些人和事。不知道那些和我一起看书的小伙伴们,你们好吗?